生物育种技术与除草剂创制如何紧密结合?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2
随着分子计算、微生物、转基因/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创新技术逐渐在农药研发及应用发展中崭露头角,农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并进一步迈向价值链高端。
华中师范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杨光富教授长期从事农药分子设计研究,建立了基于活性小分子与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研究的生物合理设计创新研究体系,发展了药效团链接碎片虚拟筛选、计算突变扫描等分子设计新方法,成功创制出全球第一个高粱田选择性除草剂喹草酮和进入登记程序的吡唑喹草酯、苯醚唑酰胺、烯丙唑菌胺等多个农药候选新品种。
在即将于9月17日于安徽巢湖召开的2023(第二届)生物育种与除草剂产业发展论坛上,杨光富教授将带来报告《新型高效除草剂创制与抗性基因设计》。在报告中,杨教授将向我们传递哪些信息呢?

草甘膦等农药产品与转基因作物的结合,对农业生产方式、农药产品结构、农药新产品研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它们之间的结合在杂草防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导致了创制新除草剂的动力急剧下降。目前,除草剂市场已被六种类型的除草剂所控制(占据了3/4的市场份额),其中4种都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生物育种技术与除草剂创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杨光富教授在报告大纲中指出,目前,我们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性基因,急需发展抗性基因的分子设计技术。PPO类除草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抗性风险低和作物安全性差,是开发抗除草剂作物的理想靶标。杨教授将介绍耐除草剂PPO突变体的设计、大豆PPO与底物及除草剂的结合模式、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培育,以及不同商品化除草剂对转基因大豆的敏感性等关键问题。同时,杨教授还将就设计出的新型高效除草活性候选化合物YH20258进行现场介绍分享。
在生物育种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制高点,与其相匹配的农药市场空间被打开,特别是耐除草剂种类不断丰富,触发了农化企业与种企的战略联动布局,欢迎报名参会“2023(第二届)生物育种与除草剂产业发展论坛”,共同探讨生物育种与除草剂产业相结合的破局之路,探索更多种药结合、协同发展新机遇。

0
赞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蓝孩子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蓝孩子农资网)原创,版权归蓝孩子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返回农资资讯首页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