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关于蓝孩子

蓝孩子农资招商网

- 服务中国农业 助力农业强国

账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资讯 >> 种子知识 >> 玉米视角:“一号文件”释放什么重要信号?
最新化肥行情 植保技术 农药资讯 农资经销商攻略 政策法规 种子知识

玉米视角:“一号文件”释放什么重要信号?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2-2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13日发布后,“粮食安全”被放在了开篇位置,再次提振了粮食市场情绪。此前几天,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负责人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紧急应对前所未有的粮食和营养安全危机,并表示全球目前至少有3.49亿人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状态。外媒也报道称,美国农民计划在2023年大幅增加美国第一大经济作物玉米的播种面积。在此背景下,中国一号文件关于“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等涉及玉米的表述,引发外界关注。相关专家和企业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产区遍布全国,年播种面积达6亿亩以上,玉米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对端牢中国饭碗、实现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业界解读


今年一号文件发布后,中国种子企业最先感受到“急迫感”。文件连续第三年强调种子问题,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从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生物育种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


“今年的一号文件,涉及玉米最重要的是提出‘加快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国内种子龙头企业大北农集团玉米种业部总经理、北京丰度高科种业董事长王石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育种对于玉米单产、抗性提高都有帮助。


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包括基因工程育种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种子企业已储备一些生物育种技术成果。今年2月9日,大北农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研发的转基因抗虫大豆性状产品 DBN8002(DBN-82-3)于2022年11月在阿根廷获批种植许可。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王长海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生物育种从技术研发上讲,前期基本上跟欧美同时起步,但由于种种原因,产业化进程比较滞后,生物育种技术的市场化应用不确定性,导致中后期科研力量和社会资本的投入都相比缩小,也使得研发技术水平跟国际相比差距拉大,跟国外先进水平相差三四代,“打个比方,就跟手机一样,相当于国外流行的是iPhone 15,而国内刚到iPhone 11或者iPhone 12”。


育种技术的突破,源头在于种质资源。一号文件特别重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王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国玉米种植生态区复杂,多山且南北跨度大,每一个生态区都有表现突出的玉米品种,各大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也都各自掌握一些独特的玉米种质资源,如何共享这些资源,实现联合育种创新,对当下玉米生产很有意义。


此次一号文件提及“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还提出“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王石表示,这表明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积极推动育种联合攻关,若能够把全国独特的种质资源放到共享共创平台上,将会十分有利于我国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何需求持续提高


路透社6日援引美国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公司预测数据报道称,美国农民计划今年种植3662万公顷玉米,同比增加2.2%。去年,俄乌冲突升级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玉米期货价格一度上涨至10年来高位。随着玉米肥料在2022年下半年降价,美国农民认为今年种玉米或许更赚钱。


中国也在加大玉米进口量。巴西对外贸易秘书处最新发布的消息称,中国在1月份成为巴西玉米的主要买家,进口近100万吨玉米,超过日本、伊朗和西班牙等传统进口国。自2020年以来,我国玉米进口一直维持较高的进口量。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2021年度,我国进口玉米数量约为2951万吨,2021/2022年度约为2189万吨。


对于玉米近些年市场供应紧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室主任钟钰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回顾,2016年之前,国家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因为有国家兜底,玉米原料价格很高,但玉米终端产品的价格没有上涨,造成企业开工率明显降低。2016年后,国家取消玉米的“临时收储”,国内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镰刀弯状分布——编者注)大幅削减玉米种植,是玉米市场价格变化的“导火索”。2020年之后,玉米库存消化后,市场价格也逐渐提升。


王石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老百姓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肉蛋奶的增加主要依靠玉米饲料,这使得我国玉米的需求量逐年提升,玉米的进口也呈现增长态势。他认为,一号文件提及生物育种、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等的目的,都是为了“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


数据显示,中国玉米单产水平较低,平均每亩为430公斤,相当于美国的六成。钟钰表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是一个综合工程。除了源头的玉米种子问题,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也是导致玉米单产低的原因。


“在玉米耕种环节,机械使用水平在98%,玉米种植环节机械水平为90%,而在收割环节,玉米机收水平骤降至不到80%”,钟钰称,这就是农机与农艺没有有效结合,说白了就是“种子研发和机器没有有效配合”。以黑龙江为例,收割时玉米水分一般在30%以上,而水分在20%左右更合适机械收割,越潮湿导致机器收割的玉米破碎率越高。相反,美国转基因玉米更适合机械收割,而收割时玉米水分大小,可通过品种改良来实现,通过科研研发出适合机收的品种。


快速崛起的机会


一号文件关于玉米的表述,钟钰认为,实际上都围绕着农产品“稳产保供”。“今年一号文件最大特点是大篇幅重笔墨强调农业稳产保供,”钟钰称,以往一号文件很少将“增收”和“致富”放在一起,而致富必须有产业支撑。他认为,今年一号文件用四个章节强调产业发展,这将是今年农业的“重头戏”。


中国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2022年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台阶,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实际增长9.7%;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


钟钰告诉记者,从上述数据看,疫情等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还是有一定影响,所以这次一号文件强调不仅要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还要致富,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也将给企业带来机会。


王石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种子企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挑战期。生物育种产业化、育种联合攻关、种业振兴政策等,都给了企业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种子企业在种质资源创新、生物育种技术应用、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将会抓住机遇快速崛起。而从社会层面说,种子企业的育种创新是否能跟上国家玉米产业的需求,也是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0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蓝孩子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蓝孩子农资网)原创,版权归蓝孩子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返回农资资讯首页

    上一篇:榛子脱皮机速度快效果杠杠的解决榛农榛子扒皮问题下一篇:存放一段时间结块的化肥是好化肥?可惜很多人不懂!

    关键字:

    注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