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关于蓝孩子

蓝孩子农资招商网

- 服务中国农业 助力农业强国

账号:

密码: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农资资讯 >> 农资经销商攻略 >> 春秋名人-“孔门十哲”之言偃(蓝网小课堂 314)
最新化肥行情 植保技术 农药资讯 农资经销商攻略 政策法规 种子知识

春秋名人-“孔门十哲”之言偃(蓝网小课堂 314)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7-25

他是孔子唯一的一个来自南方的弟子,

上海的:“奉贤区”因他而得名,

他有一个典故:“杀鸡焉用宰牛刀”

 image.png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使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人称“南方夫子”。

鲁悼公二十五年,去世,葬于虞山东麓,从祀孔庙,成为“孔门十哲”第九人,享受儒家祭祀,历代追封丹阳公、吴国公。明朝嘉靖时期,定称“先贤言子”。清朝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如今常熟市虞山镇言子巷建有言子故宅,虞山东岭设有言子墓,学前街设有言子专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

 

一、人物生平

据《论语》《礼记》等书记载,言偃在孔子处学习十分勤奋,遇到疑难问题常向孔子请教;孔子也视言偃为他所满意的及门弟子之一,曾向言偃描绘过他心中的理想社会的美境。

一次,言偃陪孔子参加腊祭(十二月时猎禽兽岁终祭先祖的一种活动),祭祀仪式结束后,两人走到宗庙外面高大的建筑物旁边,孔子仰天长叹。言偃觉得十分奇怪,就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孔子说:我没有赶上大道实行的时代和三代(夏、商、周)英明人主当政的时代,可心里总是很向往啊!接着他滔滔不绝地向言偃描述了“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的景象。这在言偃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在鲁国当武城宰相时,遵照师训,以礼乐教化人民,做出了成绩。

一次,孔子来到武城,听到了处处有弦歌之声,于是微笑着对迎接他的言偃说:“割鸡焉用牛刀?”意为治理这个地方还用得着小题大做,以礼乐来教育吗。言偃恭敬地回答说:“以前老师曾教导我,做官的学习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听指挥,听使唤,教育总是有用的啊!”学生的回答使老师十分满意。孔子对随同他一起来的学生说,言偃的话是正确的,我刚才那话不过是与他开个玩笑罢了。这说明言偃对孔子的思想,不仅能深刻理解,而且做到了身体力行。

接着,孔子又问言偃道:“你在这里得到什么人才没有?”言偃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言下之意是此人行为端正,不对上司拍马奉承,是可以重用的一个人才。这说明言偃很能识别人才,当了官以后,不是专喜听恭维话的。

二、人物影响

言偃为上海市奉贤区所崇尚,以为是其故乡,奉贤的得名就是来自言偃。据说二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被后世尊为圣贤的孔子办学兴儒,其弟子言偃学成后,辞官归学。

相传公元前444年,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学文习字,更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德。在言偃的倡导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言偃也被海隅百姓尊为“贤人”。

为纪念这位毕生致力于传学兴礼的贤人,后人将县名取为“奉贤”,建造了“言子祠”,以表达怀念之情,更彰显后人以言偃为楷模,崇尚“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民风。如今“敬贤、学贤、齐贤”已然成为奉贤市民的行为准则。详见《奉贤历史文化名人》,张志弟著,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言偃的后人以言为姓。大多数言姓人是言偃之后

朱熹曾经对子游有一番评论:“子游高爽疏畅,意思阔大,似个萧散底道人。”

 

子游性格不拘小节。这一点,观子游与子夏争“洒扫应对”一段可见。身为吴国人子游,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期间拜在孔子门下;而子夏是卫国人,跟子游年纪相仿,也是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拜在孔子的门下。两人同列在文学科,才能又在伯仲之间,同门之间的争辨也是在所难免。

一日,子游批评子夏说:“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这里的“末”是指礼仪小事,那么,“本”就是学术观点的大事了。意思是说,子夏教弟子,教他们早上起来洒扫,看到老师来要应对,客人来了要如何进退,都是些琐碎的礼仪小事,实在是细枝末节。这里批评子夏的弟子只知道洒扫、应对、进退,而对于学术观点的根本大事,却并不懂。这话传到子夏那里,子夏当然就不高兴了,反驳说:“子游这样说是错误的。君子之道犹如草木,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做到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弟子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可见,子游与子夏在教育弟子方面是有分歧的,当然这其中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教育方法的差异。因为子夏这个人比较保守,个性比较内向,所以他教弟子的时候主张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而子游是个高简、不屑细务的人,自然对这种只做些礼节小事的行为持批评、否定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是不在这方面下功夫的。

再如,曾子在丧礼方面主张认真细致地对待,甚至“曾子每谈丧礼,泣下沾襟”,然而子游说:“丧致乎哀而止”。也就是说,他认为丧葬时的仪式,能表现适当的悲哀就足够了,不必要过于讲求琐碎的仪式。

子游识得大体。“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容取人,失之子羽。”这句孔子自省的话早已是妇孺皆知。子羽,即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有君子的德行,但相貌丑陋,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至少他的相貌不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有的样子。因此,孔子就以他的容貌来判断他的才能,认为他没有什么才能,也不会有什么成就。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孔子的意料。子羽是一个热爱学习和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受到冷遇后,更加发奋学习、努力钻研、严谨修行,最终成了一个很著名的学者。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很多青年慕名到他门下求学,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他的名声也在诸侯之间传开。

与孔子不同的是,子游很早就发现并肯定澹台灭明是个人才,他认为澹台灭明行为端正,品格高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在老师面前对其极力推荐、赞赏,并且希望老师能劝其前来相助。

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有一次就问他:“你在这里得到什么人才没有?”

子游回答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行不由径”,就是他走路的时候不走小路,都走大路。言下之意是此人行为端正,不对上司拍马奉承,是一个可以重用的人才。 

子游又说:“只是这个有才能的君子却难得见面,得不着他相助。希望先生与他相见时,劝他时常来此地,以便得到他的帮助。”

孔子说:“他遇有公事肯定会来的。若你委任他做有益地方的公事,他肯定不会推辞,用不着我相劝。”

子游能够看出孔子所忽略的弟子,可见子游的眼光很独到。而他对澹台灭明不随便到他里来乱说,当作优点来加以肯定,足见其胸怀开广,识得大体!







0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蓝孩子农资网无关。如无特殊注明均为本站(蓝孩子农资网)原创,版权归蓝孩子农资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返回农资资讯首页

    上一篇:为啥淡季尿素价格还能上涨?一起来看看期货、需求、印标都发生了什么!下一篇:出现回落,7月25日国内尿素价格行情日报

    关键字:

    注册
    在线咨询